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关于机器人的电影:人工智能与情感造物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81

帖子

10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22: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些关于机器人的电影:人工智能与情感造物


      曾经在荧屏上感受到的粗粝质感已慢慢演变成如今精雕细琢的特效,回顾科幻编年史,具有时代烙印作品凭借不可磨灭的影像体验影响着年轻的影视工作者们,那些年代久远的作品之所以不可替代,不仅因其将种种不可企及的狂想化作镜头前奇诡的魔术,更意味着从无到有的进阶。可骨灰级终归是少数,在享受过商业大片一番猛过一番的感官刺激之后,难免对早期科幻电影的节奏与质感嗤之以鼻,即便那才是机器人、吸血鬼、外星人的蓝本。

      电影已不再是一场奢华而短暂的心灵梦境,在今天,充其量不过茶余饭后呼之即来的廉价消遣。老电影中那些手工打造的丑陋皮囊与笨拙机械大概无法与电脑特技拿捏出的精准效果相媲美,甚至今天我们所采用的科技在那时本身便是科幻的范畴,然而银幕上那些机械角色所拥有的属性,所肩负的使命,所引发的争论却因惊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关于时间与生命、道德与救赎的话题未作丝毫变迁,仍旧保有着早期相关文艺作品中严肃、深刻的况味,充满着思辨的智慧与人文力量,令人不禁感慨。

———————————
1 情感造物与女性机器人
———————————

      机器人能否理解甚至拥有情感一直是电影中值得探究的话题,它们不像宠物,生来就是为了被宠爱。一直以来人形机器人多以呈现男性外观,女机器人大多扮演着仆人的角色,这种设定延续了人类社会对雇员性别的一贯观念。更多没有显著性征的机器人或者说作为机器,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充当了生活工具。和一些商业电影如《终结者3》《变形剑刚2》中作为武器出现的女机器人不同,日本动画赋予了这一形象更多女性情感,其面对的困惑和男性机器人动辄思考生命本源、存在意义截然不同,编导的笔墨更多倾注于个人情感纠葛。如《新世纪福音战士》,这和凌波丽这一角色的属性不无关系,本是拥有碇真嗣母亲记忆的复制人,在培养液中无数待命的躯体间轮替,生活唯一的意义便是服从自己记忆的“丈夫”,延续身体里莫名略显矜持的感情。《七龙珠》中的女性人造人在抉择时更显隐忍,而在以人类战争为背景,讲述两小无猜情感波折的作品《最终兵器彼女》里,被军方选中的人造兵器千濑一面厮杀在硝烟与战火中,忍着剧痛任生化兵器从身体中涌出,一面只是单纯地想要与修次谈一场青春期的恋爱。这个冒着傻气的女孩如此意气用事,在动画里那个残酷动荡的世界中,她和修次在废墟上静静地坐着,仿佛和平年代的一对恋人,而千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没有发生背叛,也没有令人痛彻心扉的伤亡,战乱中的札幌以及她身上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动容。

      在日本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中,导演郭在容创造了另一位由绫濑遥扮演的女性机器人,影片在时空穿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和爱情的故事,生活在22世纪的女主角读取了一份回忆,这份回忆属于一名与自己长相神似的女机器人,这份注入她体内的回忆所附带的强烈情感影响了她,使她对回忆中那位20世纪的男主角产生了感情,也正因为这份本属于机器人的情感被重新唤醒,也才有了女主角不惜时空旅行也要和次郎在07年生日那天相遇的故事。而这次见面却改变了次郎的生活轨迹——当翌年他过生日的时候故地重游,心怀希翼却遭遇不测,于是在22世纪靠轮椅了却余生的次郎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她有着那个次郎难以忘怀的容貌,寄托着他对那次偶遇的期望与情感,肩负着回到过去回到08年拯救那时次郎的使命,也才有了影片中那段令人唏嘘的人与机器人的爱情。然而这段爱情却如此茫然,年轻的次郎并不懂得珍惜,跨越时空的机器人亦不懂得表达,远在未来的次郎亦只是一厢情愿去撮合学生时期寂寞的自己。一切便这样开始了,在不同的时空上演着,彼此消长,彼此影响,最终造就了这部极尽煽情的爱情电影。

      如果不算Winona Ryder在《异性4》中性感但无关紧要的女机器人角色,较早见到的更具科幻与末世意味的女机器人出现在《铳梦》中,这部54分钟的OVA动画远不如原作漫画影响深远,故事的女主人公凯丽单纯善良、好胜自负,并且拥有惊人战斗能力,故事伴随着失去记忆的凯丽在赏金、杀戮与黑暗中逐渐走向虚无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没有在性别上做什么文章,故事的背景是那样一个蛮荒的未来世界,即便是女性也要和男人一样厮杀与争夺,弱肉强食的末世一切均诉诸以暴力,大概便是这样的主题才映衬出女机器人凯丽独特的人格魅力。看惯了实在的造物,体会过旧作中的蛮荒,《西蒙妮》中维克多所创造出的完美偶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她只活在虚拟世界中,却令全世界神魂颠倒信以为真,甚至当维克多想要关闭他创造的这一程序,警方怀疑他涉嫌谋杀。在诸多关于人造人的狂想中,似乎虚拟偶像的技术最为成熟,影片中追名逐利的商人与自欺欺人的强势媒体抱作一团,狂热的崇拜者对这虚拟的偶像倾注了最真挚的情感,整个世界为一个不存在的事物癫狂,连创造者维克多都难以置信,我们怎么了?或者说究竟什么才配得上我们的情感?如果繁花锦簇气象万千的现实世界真的那么美好,痴迷于网络与虚拟岂不荒谬。可事实上作为女性机器人,实在寄托了太多看似疯狂的憧憬。

—————————
2 时间旅行与末世观
—————————

      观后《我的机器人女友》甚至有影迷分析出四重时空的说法,竞相争夺话语权的今天,导演意图已显得不那么重要。商业影片是精心包装的礼物,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留出余地、制造话题,这样每一个社会舆论的参与者都不可能充耳不闻,也便有了气场。对观者而言,就其理解以及脱离影片内心重新建立起的形象才更具价值。即便有不确定的成分,即便极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但无疑于传播与营销有着积极的意义。

      同样的穿越事件、场景设计在早年间《终结者》里都可找到出处,只不过那种使命感被生活化,置换成如《触不到恋人》跨越时空的爱恋。《终结者2》中,机器人分为正邪两派,但对领导者言听计从,并未介入理性思考.《终结者3》初次采用女机器人的设定,此片篡改了前作的结局,未来世界的故事因而得以拓展。虽然不再有霹雳手套、皮夹克、哈雷摩托以及黑墨镜,《终结者2018》仍还原了第一部的冷漠,作为系列最新一集,也是唯一一部全线围绕审判日展开的作品,天网拥有了自觉式人工智能,并开发出更善于伪装的新型机器人。具备了心智的马库斯像人类一样思考、愤怒并感受到疼痛,他可以猜度与权衡,亦能够思索与抉择,观众可以从一声嘶吼、一次回眸中感受到马库斯的困惑。该片更为强悍的机器装置与视觉效果在电影院震得人浑身发麻,所传达出的艺术性较之前作也更为突出,强硬的风格亦令同期上映处心积虑各种扯淡的《变2》显得有些娘娘腔。

      《终结者》系列涵盖了机器人伦理的简明发展,也是时空穿越影片的典范。改变故去以挽救未来适用于人类救亡等宏大题材,也同样可施展于热衷自我救赎的温馨小品,倘若不深究复杂的时空理论,不计较逻辑的合理性,很多故事可以很感人。近有《重回十七岁》,远有《时光倒流七十年》,即将公映的有《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名垂影视的呦《蝴蝶效应》,如果《穿越时空的少女》显得小众,《最终剪辑》又太过异类,《少数派报告》亦过于冷酷,《超时空效应》用力过猛,《大话西游》还不能触动你的神经么?如果《不能说的秘密》经不起推敲,《黑洞频率》过于复杂,《千年女优》令人目不暇接,《暖暖内含光》文艺过了头,《触不到的恋人》也算不上诚恳吗?时间是永远的主题,没有什么能与时间的力量相抗衡。站在遗忘的结点伫立良久,看那些穿梭在时空中的角色或行路匆匆,或走走停停,他们彼此交错着去往不同的终点,而你逐渐开始苍老。时间向前,往事下游,闭上眼,在浮躁的生活中路过美好的曾经,不觉恍若隔世。

———————
3 机器人的自觉
———————

      在高度自动化的今天机械随处可见,虽没有大面积实现影片中的那种匪夷所思的智能化,但其精密程度也足以令人咋舌,细想之下不禁有种后知后觉的敬畏。倘若机器人的自觉应景发生,没有人担保不会发生如《机械公敌》中对NS5型机器人进行的“种族清洗”,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机器绝不会被视作少数派,其深度参与人类社会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人类,如活人般工作、生活或许有朝一日出现更为复杂的社会活动。毫无疑问,造人的速度会输给工业流水线,如果人工智能中某种算法激发出自觉的本领,其学习的速度恐怕也将同样惊人。

      早先的机器人定律只是一种规则,是暗含从属与等级制度的基础理论,由此而发展出的理论则兼并有伦理、道德等复杂的人类观念,心理与情感的介入,无疑使机器人这一技术性课题拥有了人文色彩。机器人的行事准则基于人类自身的行事准则,在生动的文艺作品中,各种假设使之趋于人性化,变成针对特种群体的社会行为研究。机器人的认知与自我认同同样来自于人类的标准,客观地说,称其为“机器人”其实是一种移情,这和把动物当做宠物,引入家庭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赋予社会地位,其原因多种多样,视其为同类,便会向人的系统发展,真的成为一名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另一个咖啡壶、帆布鞋或者大衣柜。

      自觉是从内到外的,从规律上来讲是这样,但文艺作品中为了表现机器人的自觉,却更多采用从外到内的方式,所谓察言观色便是如此,这种基于常识的认知是希望通过无意识的推理了解现象背后发生的微妙心理变化,而对于行为的主体——机器人而言,却是逆向的,并不能展现其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论证起来,所谓探讨人性、生命,大概更接近于采用拟人手法创作出的动物电影,只不过由于造物主是人类自身,所以在《科学怪人》《大都会》等作品中才有资格加诸遗弃、背叛、犯罪等元素,这种探究式非对等的,是暴力先决的,与寻常文艺片的从善如流有着根本差异。

      而像《D.A.R.Y.L.》这种较为温和的故事则令人类本身如机器人般执行命令,百般阻挠希望能够和特塔相伴的机器人男孩达尔,这种错位的安排从另一个侧面深化了类型片对机器人自觉的理解。感知自身存在只是个开端,随后所采取的行动更值得关注,就像机器人被研发出来终归要投入使用,那种震撼、压迫、阴谋或因受到不公待遇而显得楚楚可怜的拟人手法才得以体现。同样是想要成为真正的男孩,机器人角色的态度在《人工智能》中表现得更为激烈,程序要求大卫对身患重病的主人马丁付出关爱,然而大卫无法理解这个程序,于是马丁的母亲莫妮卡将其抛弃,机器人屠宰场的段落为观众呈现了另一幅令人悲哀的末日情景,直至大卫跳海为止,影片对造物的探讨达到了高潮。机器人的自觉在于程序之外,爱作为指令本身便存在不确定性,因为爱缺乏如零、壹般唯一明确的逻辑判断,于是只有在大卫有了自觉,成为一名男孩之后还可以执行这一指令,可是到那时他还会单纯地服从程序么?该片对人工智能与人格的刻画十分精巧,更通过裘德洛饰演的爱情出租者嘲弄了所谓爱情的自私与荒谬,将人类希望机器能够如宠物一样讨好、巴结的臆想刻画得入木三分。

      《木偶奇遇记》称不上机器人的唯一原因在于它是木头做的,除此之外其逻辑与意愿以及想要变成人的情感,都和上面两部电影高度统一。这部1946年的迪士尼童话曾被多次翻拍、改编并搬上银幕,切入的角度各有不同,借鉴的元素也不一而足,有《绿野仙踪》中寻找心的铁皮人,亦不乏如《匹诺曹964》这种对原作进行阴暗诡谲解读的作品。同样来自日本的《我爱奇诺奥》中,机器人作为自闭男孩岩本聪的替身而存在,被远程操控着代替男孩去上学,与周围的人和食物产生交集,严本聪也因此一点点克服残疾造成的自闭,一步步走出车祸的阴影,影片没有涉及机器人的自觉,奇诺奥是小主人公认知这个世界的媒介,是治愈创伤的手段,以此切入关于“人”的话题,而在电影《机器管家》中,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家务机器机器人安德鲁便是另一个版本的匹诺曹,没有一波三折的冒险,也没有大规模的末日危机,只是关于一个机器人通过“感情模块”而最终得以实现爱情的温馨小品,他变成人了么?可是他在恋爱。

————————
4 生活原味与童话
————————

      《木偶奇遇记》是童话,童话并非单纯面向孩子的梦幻,如果以角色的年龄来划分,《哈利波特》世界范围老中少通吃的现象作何解释?黑魔法与揪心的视觉冲击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标准,然而真善美是永恒的,可是真善美并是普适的,不仅限于童话。《浪漫鼠佩德罗》是童话,它有振奋人心的骑士精神,而《堂吉诃德》呢?童话是一种情怀,时代变化了,或许传统童话只得早年间那些,好像童谣一样,新创作的总也传唱不开,流传开的却怎么听也不是味儿,那种情怀总是留守在特定的年代。而今的童话作品的内容势必更加丰富,天花乱坠,但复制的仍旧是传统的戏剧结构,洋溢的仍旧是“当下”的情感、梦想与生活原味。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放诸我们熟识的生活,便是无数遥不可及的幻想之一,穿越时空、美梦成真、万能法宝,一如05年之前的《机器猫》,这部在05年之后随新番推出而正式将意译改为音译《多啦A梦》的作品,随着新版问世,一代人的童年正式落幕。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动人如《电影少女》中失恋的弄内洋太遇到了从录像带中走出的天野爱,商家非常准确地把握到人们的成长轨迹,也适时推出质量参差不一的原创、改编作品。在寻访回忆的道路上,怀旧是往复于淡雅与浓烈的动作,甚至在观看《WallE》时都会怀揣些许源自《霹雳五号》的触动,又是哪些人在看到《X战警》金刚狼、万磁王时会略微想起《剪刀手爱德华》与《霹雳贝贝》呢?

      虽然罗伯特唐尼在《钢铁侠》中代表着科技,代表着DIY;章鱼博士在《蜘蛛侠2》里意味着马戏和杂耍;《神探加杰特》所代表的文化同他的身份一样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铁臂阿童木》或许够久远够亲和,却也是某种主义的掌旗人物;《变形金刚》中永恒的正邪对峙似乎在富有棱角的商业渲染中成为一种宣泄。这些都无法替代《机器猫》,无法留下历久弥新的感慨。四次元口袋、竹蜻蜓、时光机、随意门、记忆面包,现实生活中不切实际的可笑想法都可以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学生时期的懦弱,一个人在家的孤独,发生在野比身上的事情实在和我们实在太相似了,《机器猫》贴近生活的程度令人不由得感慨,陪伴了数十年以致难以告别,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忘记机器猫不仅是朋友,其实也是个机器人,它肩负着使命,承载着期望,经营起那么多美好,宛如童话。

      生活中的机器人往往没有成为传奇的机遇,但却更实在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更容易在琐碎的杂务中被人忘记。狂热份子会因《高达》《机动警察》《超时空要塞》《樱花大战》的巨型机甲热血沸腾,也会对小叽、凌波丽动心,鸿篇巨制和极个别人造人的魅力划分开两拨截然不同的群体,而唯有生活化如叮当的角色占据了每个人的童年。

———————
5 肥皂剧与狂欢
———————

      生活虽然可贵,但分配不均的时间总要想辄打发掉,所以前几年又臭又长的韩剧虽然招致声讨,却始终不乏观众。倘若没有了连续剧会怎样?家庭主妇会将空闲的时间用来找茬儿和吵架,或者学会上天涯、猫扑看八卦帖。篇幅是连续剧的制胜法宝,但凡肥皂剧一定具备天天放隔月看仍旧说得通的本事。关于机器人、人造人、改造人、复制人的题材自然不能幸免,《电脑娃娃》则是恐怕是年代久远的翘楚,《无敌女金刚》则是有些水土不服的翻版,而《天赐》第一季则以丝毫不输给《英雄》的内心旁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审视世界的态度,对时间等概念充满哲学意味的阐述尤为出众,只可惜同档佳作迭出,其温情的戏路在竞争中毫无优势,而在后来调整过的故事更使得本剧不伦不类,备受指责。

      银海浩瀚,虽不乏主旨深刻、场面火爆的作品,但更多是名不见经传抒情为主的影片。当《哈6》惊现电影院的时候,我意识到剧集搬上银幕的年代已经到来,《星战》《007》业已开始同《美国派》一样与观众耳鬓厮磨公然调情,甚至《死神来了》以及声称不到10集决不罢休的《电锯惊魂》等恐怖片也一年一回如约而至,从电视到银幕,3D和iMax为追求感官刺激的消费者提供了不一样的终端体验。

      视觉狂欢必然少不了狂轰滥炸、不断刷屏的《变形金刚2》,但机器人的狂欢不一定要眼花缭乱才算完,丰富程度如也可以由内在张力决定,如《机器人嘉年华》《机器人物语》。趣味与想象力兼备的《机器人历险记》亦呈现了故事本身的力量,片中充满机器人社会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幽默感颇见功力。《Wall-E》的惊艳与成功除广电总局和中影集团外均有目共睹,但如果可能的话,倒是很想看到《阿拉蕾》风格的机器人电影,想想看,那绝不仅是机械少女版的《怪物史瑞克》而已。

————————
6 复制人,改造人
————————

      科幻片的黄金年代绝不是今天,各种题材都已被尝试,新的花招还有待开发。能展现的未来世界早在八、九十年代便被《银翼杀手》《第五元素》做足。纵观世界科幻史,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奉献过什么?即便谈不上创新算不了杰作总要有所致敬吧,《机器侠》,没错,刘镇伟填补了这一空缺别管影片质量如何,至少我们不用拿《舒克贝塔》《魔方大厦》这些还算有技术含量的动画片硬凑。中国的类型片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在盗版耳濡目染下的观众,古装片一边独大,时装片滥竽充数,鬼狐仙怪所暗含的讽喻也似乎没有了生命力。除了早期《大气层消失》《魔表》那一批赫然标明“童片”的启蒙电影外,便很难在内地找到像样的科幻,香港量产侠侣仙踪的年代业已过去,或许中国真的没有能力和精力在电影产业上徐虚头巴脑地关怀、展望未来,更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够分量摇起这杆大旗。

      一把年纪的施瓦辛格在做州长之前几乎玩转各种题材的科幻片,甚至在《幻影英雄》中荡过藤条,在《威龙二世》中怀过孕,即便在《第六日》中已显老态,但仍旧保持了平均水准。该片将人的肉身与精神分别克隆,精神代表人的社会性,而肉体仅作为载体起到封装的作用,这样一来便在某种程度上剥离了人的动物性,这种观点十分前瞻,也更科学地缩短了复制品学习的过程,合乎情理地揭示了为何复制品与原型拥有一样的记忆与思维方式。这一设定是有着社会意义的,至少有着科学精神。本片虽不是机器人题材,但克隆这一再造人的方式在很多经典影片中已与机器人方案相融合,本片给出的延续精神思维的方法为很多机器人影片提供了参考,而另一以克隆为题材的影片《逃出克隆岛》则尝试以商业位诉求对这一话题进行更具实证性的探讨。

      《逃出克隆岛》中的未来世界被描绘成极度理性,遵从着严格秩序的人间天堂。然而这里所盛行的禁欲主义及近乎残酷的管制却令人难以理解,于是所有人都等待着抽奖一样的系统允许自己在某一天离开这座监狱。直到林肯发现了和自己长相一样的外来人口,他才意识到这座城市中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是身患绝症的有钱人花了高价钱创造的克隆体,其生存的价值便在于在适当的时刻贡献自己被培养成熟的健康器官,摇彩便是死亡的通知书,在逃出克隆岛的那一瞬,林肯和乔丹才发现繁华的都市也只是程序虚拟出来的幻象而已。影片出色的创造出一个令人真正毛骨悚然的预言,所谓的未来世界不过是器官交易黑市的豪华库房,这里的人只是用于培养器官的活体、容器,生命被取义为商品,这种源于资本与阶级的暴力藐视一切道德,是最值得恐惧的沦丧。本片对人类文明的攻击可谓极端,也是比肩《楚门世界》的又一弥天大谎,但震慑之后所弥留的悲观情绪却因某种无法言说的距离感所冲淡。究其原因?大概由于导演是MichaelBay吧。

      区别于欧美作品,日本科幻题材的动画、漫画大都有自己特的世界观,超自然能力与未来科技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批判,对经典文学、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同类作品的借鉴更可谓大刀阔斧。《死亡代理人》一片成功糅合了阿西莫夫、《黑客帝国》与《攻壳机动队》的部分观念与场景,讲述了一个带有强烈迷幻与宗教色彩的故事。动画围绕圆顶城市罗姆德展开,这里的人类同机器人一样被工业化批量生产,并生活在一起,而使机器人拥有自觉思维的病毒正泛滥成灾,片中的未来世界灰暗阴霾,充斥着见《EVA》式的意象与人格,随着再生人类出现缺陷,罗姆德开始走向衰败,再生代理人Ergo意识到自己竟是作为其他代理人的副本而存在。复制人的题材或独立出现,或与机器人、电脑等物理系统紧密相连,因其探讨的是人类自身的属性问题而备受关注,类似的设定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故事的导向也往往殊途同归。

————————
7 母体阴谋与立场
————————

       在《阿基拉》《少数派报告》这样的影片中,最终的悲剧仍旧是由人为原因造成,或者说那些人是超人,有着非同寻常的能力,借此获得了无上的权力,然而人的属性使其无法摆脱缺陷,并最终失控。阿西莫夫三定律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系统,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是欲望的聚合体,问题迟早会发生。《机器战警》《杀人硬件》中的犯罪主体截然不同,前者是悲情的义体警察反抗敌对势力与幕后黑手,后者则是在警方在缉拿暴走的智能犯罪模拟机。因机器人所处的立场不一样,角色的性质也不同,如此说来机器人揭竿而起便是一场无关正邪的革命。《苹果核战记》中政治真空的奥林匹斯因七贤老与军部反改良人势力之间的对抗而陷入战乱。权力被抽象成一种姿态,一个符号,是人类社会维持运作的必然手段。《特警判官》式的独裁遭受高层的审判,权力便失去了其被赋予的正当性,而蜕变成反抗的暴力。

       《终结者2018》中提到的自觉式系统在同类影片中屡见不鲜,母体、芯片、主控电脑、超级电脑、天网、该亚,虽然说法各异但实质相同。《2001:太空漫游》《鹰眼》都有涉及,在《攻壳机动队》《电脑线圈》中更多出了病毒的概念,而《黑客帝国》《RD潜脑调查室》中的危机到自觉式系统的则是黑客或垃圾信息。电影中个人与系统的对抗往往个人是正义的,机器人与人类的对抗则归咎于前者,但事实上呢?换个立场来看统治与被统治阶级,暴政与反抗势力,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几番朝代更迭所印证的道理如是而已,无甚高论。

      还是着眼于个人吧,《攻壳机动队》中的素子每次更换新义体的时候,都会简短地擦拭腕上那块旧手表,为什么?她在向观众传达什么?思维是不可名状的存在,当同一出发点的判断因参照系不同而相互驳斥,机器人又该作何选择?依据是什么?准确么?人不是生来平等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应当被服从,谁的利益更有价值,群体是否代表着个体的集合,机器是否该遵从于机器的集合或系统的统率,到那时它们又是否会发出“我是谁”的疑问?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什么,你的立场在哪里?

—————————————————————

      为何会有机器人,或者脱离生活来说,我们为何要创做关于机器人的故事,创造银幕上一个又一个不朽的机器人形象?人不会满足于繁衍,于是制造了机械,终有一天这些人造人被赋予复杂的智能,颠覆了时间,颠覆了情感,颠覆了你我。

      现实便是如此,追求更为舒适的生活,于是在人类欲望的驱使下,科技革新有着明确的命题——以机械化、自动化来替代人工。所以真正掌握智慧的永远趋于少数,更多人在无差别享用智慧的结晶,在精英的意愿与领导下享受着物质所唤醒的欲望,崇拜着科技所带来的便捷,行走在自动化的流水线上,依赖着智能机械,使用着交互网络,幻想着更多待价而沽并标榜着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的商品,并为之奋斗终生,而问题也便接踵而至。

      当人类苦恼着自己的生活琐事诸如事业、情感,思量未来将会呈现何等精致抑或衰败,而世界的运转、人类的生活却无一例外交付给毫不相关的机器去打理,谁决定这一切?或者说谁将决定这一切。

      围绕着机器人,命题也总是相似。

      人工智能所囊括的逻辑判断是否可以激发机器人去自主思考,系统经过学习与成长获悉所有人类历史和研究成果后会发生什么,它们能够懂得人类的情感么?是通过科学分类的表情图谱还是无数情景分析报告?非语言文化或许可以被解读,但误读同样存在。语言因其抽象性无时不刻不在篡改语意本身,更不会有什么公式以供计算,瞬息万变的是非题终将导向逻辑的混乱。或者说他们不再纯粹地否定,而开始犹豫与质疑。倘若真的如此,那绝非数据处理所引起的短暂延时而已。

      影像中的人造人多种多样,像《霹雳游侠》中令人艳羡的智能汽车Kitt;《钢之炼金术师》中因思念去世的母亲而不惜触犯禁忌进行人体炼成,却意外失去了肉体只能把灵魂附身在一副铠甲上的阿尔;《天空之城》中具有终极破坏力量和高度智能为人类争相抢夺,复活后将娜乌西卡认作母亲的巨神兵奥玛。也还有更多可能性留待后人开拓,或许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上科学终难免与伦理碰撞,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将架空在一片人与人由物质相隔阂的大都市上,人的身份,机器的权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然而在明晃晃的房间中,我们却仿佛重又置身于洪荒黑暗,在工业噪音中思索这些问题,那未来的入口一片阒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陕ICP备15012670号-1    

GMT+8, 2024-5-3 17:48 , Processed in 0.0908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