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6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最后的大事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二)

[复制链接]

285

主题

45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09:46: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最后的大事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二)
2015-10-18 00:03:00                    来源:                                网络综合

  地球脑vs三体世界
  长期以来,美国的科幻作品一直在全世界独占鳌头。而根据这些科幻作品改编成的好莱坞大片如《超人》《星球大战》《黑客帝国》以及去年的《星际穿越》等等,堪称不世出的经典。而中国山西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则是让中国科幻作品第一次,也是非常抢眼的一次登上世界舞台。这部迄今为止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上巅峰之作,一经问世就令全球“科幻迷”脑洞大开。据悉,该书已于2015年2月20日获得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提名。
  在科幻作品分类中,《三体》属于硬科幻文学。所谓硬科幻,就是以科学科技为基础的猜想推动情节。书中到处洋溢着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叙事手法追求科技的进步和细节,笔墨所至,都是以人类目前科学体系认同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去猜想未来发展的可能。
  因此,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就会让人有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有种聆听未来人讲故事的感觉。故事主线围绕外太空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碰撞展开,在作者构建的异常庞大的叙事体系中,故事的发展几乎触及了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大部分学科,并由此形成了近乎无可置疑的对未来描述。
  这里先撇开《三体》的故事情节和对未来世界的描述,在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心目中,以下四点是有共识的:
  1、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2、我们自以为是的地球文明,与宇宙中存在的外星文明相比弱爆了。
  3、不要尝试去联络外星文明。
  4、地球文明将以“地球脑”人工智能的形式对抗外星文明,这一天即将到来。
  美国宇航局(NASA)曾经给宇宙拍过一套全景的照片,在这组照片中,我们的银河系连一个像素都占不到。在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1250亿个星系中,我们地球,或者说太阳系,都只是沧海一粟。1960年,美国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推测外星文明存在可能的公式,根据这个公式,他预言,可能约有4000个外星文明体系存在。相比外星文明,地球文明现有的发育程度,似乎无法与之相比。
  根据大爆炸理论,目前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一般认为地球的历史仅有46亿年,而人类开始创建地球文明,也仅仅有两万年的时间。很难想象与此同时,宇宙内的外星文明已经进化到了何等程度,而且进化的速度会呈裂变式的加速(详见下文)。所以我们几乎可以99.99%的认定,外星文明一旦被发现,地球文明几乎不堪一击。
  所以一个担忧出现了,我们要不要去尝试联系外星文明?1972年,美国实施了监听恒星间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间短的电报。各个国家则争相将本国音乐放入太空。对此,物理学家霍金教授相当担忧,他认为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人类不要尝试接触,否则异常危险。这正如《三体》所讲,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体系中,持有毁灭性武器的两个文明一旦发现对方,必须第一时间摧毁对方,这是文明自保的选择,此外别无选择。
  在《三体》中,地球文明被三体文明发现,三体文明立即封锁了地球科技,并向地球进发,即将毁灭地球文明。主人公明知地球文明无法与之抗衡,无奈发送宇宙引力波广播系统,让更高级的宇宙文明发现并摧毁三体文明,当然地球文明也将同归于尽。三体文明为了自保,停止了对地球文明的进犯,并解锁地球科技。但最终,星外文明还是摧毁了三体世界,庆幸的是,它们没有发现地球文明,地球文明得以保全。
  在未来星际文明间的战争中,地球文明肯定不是某个国家某个组织的行为,它要求我们全球人类组合在一起,也就是数十亿上百亿人,合为一体,这种合体的方式,就是“地球脑”概念。其实“地球脑”的思想,远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萌芽,在印度教的等级制度中,也有描述。而真正成熟起来并形成一种理念,源自1983年彼得·罗素的《地球脑的觉醒》一书,这个观点的核心是,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地球的每个人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通过人工智能联接,组成一个“地球脑”。也可以这么理解,地球的所有人类,共同组成一个大脑,每个地球人,只是这个大脑的一个脑细胞。
  这有点匪夷所思,那么大的一个人,怎么就成了细胞呢。不过大家冷静想想,我们现在出现的人工智能穿戴设备,大数据技术,云技术,手机及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全球联网,这不就是“地球脑”的雏形吗。而一旦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设备(穿戴,手机,计算机,甚至植入式芯片)突破了一个层级,将全球人类联系成一个“地球脑”是完全可能的。这里,还包括人类正在研制的人工智能,这类人工智能的加入,将几何量级的提速地球文明进程,并将人类自身将沦落为“低等细胞”甚至被迅速清除。
  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地球脑”形成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有理由猜测,一,寻找外星文明变得简单容易,“地球脑”甚至可以拥有外星文明的“通讯录”。二,发动太空文明间的战争,毁灭对方或者被毁灭。三,如果得以幸存,被下一个更高等的文明毁灭。
  最终,“地球脑”与“三体世界”的对决,注定毁灭地球和人类。
  这个结果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但这似乎就是目前人类研究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个趋势的来临,我们无法阻挡,就像“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知情的科学家反对核武器的研制,但核武器还是被发明出来并用于战争。我们不知道核武器和人工智能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是“潘多拉盒子”还是“属灵的恩赐”。但它终究要来,而且很快到来。
  “吓尿指数”与文明进化的速度
  现在的智能手机上,都有一个功能,自动定位系统,朋友圈里经常有朋友发个图片或者视频,然后定位一下,以佐证我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
  其实人类的潜意识中,都会经常关心“我在哪里”,因为我们只有知道了“我在哪里”,然后才能知道“我去哪里”和“我怎么去”。所以我们看旅游指示图,都是先找到“我”在哪里,然后再去找目的地在哪里。如果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有个路线图,我们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我们现在在哪里呢?为了直观的理解这个想法,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吓尿指数”。
  虽然名称略有不雅,但它非常传神的描述了我们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到今天21世纪的文明发展脉络,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文明进程将何等快速地发展。顾名思义,吓尿,就是吓得尿裤子。最早提出“吓尿指数”概念的是美国未来学家科兹威尔,这个概念假设若干年前的古人,可以穿越到今天,他如果被吓尿了,那么他距离今天的若干年,就是我们这个世纪的“吓尿指数”。现在,这个概念常用在未来学研究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学界公认的21世纪吓尿指数是265,也就是1750年的人穿越到今天会被吓尿。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呢,因为这个时间前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从而打开了现代文明发展的闸门。
  而在中国,1750年是清乾隆十五年,这一年,电和蒸汽机都没有发明,清帝国还处于农耕时代,冷兵器时代末期。我们邀请乾隆朝最博学的一位大才子——纪晓岚先生穿越到今天,这一年他26岁,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纪先生穿越到2015年,看到满街跑着铁盒子,里面坐着人。人们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块物体就可以和远在万里之外的人说话。人们住着方块状且分了层的人造山峰里,有铁盒子可以将他们送上去运下来。回到家里,人们打开一个黑色薄薄的方块物体,就可以看到人影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几万公里外正在进行的蹴鞠比赛……太神奇了,他被彻底吓尿,这些人还是我大清臣民吗,仅仅过去了265年,他们怎么有如此“奇能异巧”,怎么能这样的生活!
  纪先生非常不服气,回到1750年后,他决定也找个古人,邀请到1750年,把他吓尿一次。他翻阅文献资料,发现有文字记录的人类历史,都不会被1750年吓尿。最后他选择到12000前的人类,12000年前,人类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开始第一次农业革命,刚刚结束狩猎采集的生活,从事初级的农业和畜牧业。但没有城镇,文明刚刚起步。来自12000年前的古人看到1750年大清帝国的子民,穿着漂亮的衣服而不是兽皮,吃着煎炒烹炸的美味而不是火烤,住着雕梁画柱的房子而不是草棚,坐着快速省力的马车而不是奔跑,在战争中用铁矛刺穿敌人而不是用石斧砍,过海的时候可以有大宝船而不是竹筏——他被吓尿了。
  以此类推,向前和向后,我们估算出下面的数据:
  我们看这个指数,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文明的进程呈加速递进,文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前文提到的未来学家科兹威尔先生把这种文明加速发展称作加速回报定律,虽然我们还无法确知这个指数之间有没有可以换算的加速度衡量,但这不影响我们对文明进程发展的预估。我上高中的时候英语课本中有篇课文,讲的是未来人的一天,是个科幻题材的文章。开篇说“在没有医生护士在身边的时候做一个体检”“在家里就能从图书馆借到书”“在家里就能购物”,这就是未来人类的生活。每每想起这篇课文,我就很感慨,那时候的科幻,仅仅过去了25年,就真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今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电子商务已经遍地开花。
  绝大多数朋友可能会觉得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远,那个时代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们绝不能错估文明发展的加速度。我们都有在机场等飞机的经历,等待的时间,左等右等非常慢,但一旦坐上飞机,它启动引擎滑向跑道冲上蓝天,两个小时后,我们就会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这就像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今天的我们对未来也许一无所知,就象当年博学的纪晓岚,或者再晚一点,距今不到100年的民国时期的大师大家们,没有一位在其著作中预言或者描述未来几十年人类的生活状态。再想想我们最早使用的家用电脑吧,从486和586,发展到今天的酷睿系列八核处理器,这也就是20多年的时间,而其性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们可能真的要听听霍金教授关于“未来100年到200年,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的预言,起码我们目前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可以说,人类文明进程的闸门一旦开启,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日千里,绝不停留片刻。处于21世纪的人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所有领域鼓励科技进步,技术进步,追求创新。在国家利益、商业经济和市场渴望这三驾马车的驱动下,科学界对各学科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癫狂状态。仅以中国为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4年的报告统计,2013年全年,中国申报专利总数量为257万件,这就意味着,全年每12秒就有一个新专利申请。同时,因为文明是可以共享的,在共享的基础上,众多文明成果之间可以交互作用、交叉激活和组合衍生,而这种交叉衍生,将逐一迈过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关键门坎,一旦这些难题被破解,人工智能将无法阻挡的来到我们面前,并呼啸而去。


我是笨鸟,我先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3

帖子

1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0
沙发
发表于 2016-3-15 10:59: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1

帖子

12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0
板凳
发表于 2018-4-23 13:24: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好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陕ICP备15012670号-1    

GMT+8, 2024-4-25 22:46 , Processed in 0.0584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