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机器人时代》获2015年FT最佳商业图书奖

[复制链接]

257

主题

279

帖子

16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0:01: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机器人时代》获2015年FT最佳商业图书奖


2015-11-19 17:17 来自 澎湃

      2015年FT/麦肯锡最佳商业图书奖(2015 Financial Times and McKinsey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日前揭晓,获奖作品是《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The 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Mass Unemployment)。


      该书作者马丁·福特,是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工作自动化领域的专家,硅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始人,在计算机设计和软件开发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著有《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一书(The Lights in the Tunnel: Automation,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of the Future),现居加利福尼亚州森尼韦尔。

      在《机器人时代》中,马丁·福特详细说明了机器智能与机器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并且恳请雇主、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来面对由此带来的问题。“过去应对技术干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培训和教育的强化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现在就决定,将来是要看到全面的经济繁荣还是灾难性的经济不平等和不稳定。”

      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未来计划的特聘教授和主任、著有《现在你看到了吧:有关注意力的大脑科学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的凯茜·N·戴维森在介绍该书时说,“如果机器人(也)来抢我的工作,那么我希望马丁·福特能在我身边,不是为了避开机器人,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人类和机器能更欣欣向荣地生活在一起的世界。《机器人时代》远没有像通常的权威观点那样制造恐慌情绪,而是提出一个共创美好未来的行动计划。”

      据FT中文网报道,该奖项其他入围者分别是:《失去信号:黑莓离奇崛起与惊人陨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Losing the Signal: The Untold Story Behind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pectacular Fall of Blackberry),作者杰基·麦克尼什(Jacquie Mcnish)和肖恩·西尔科夫(Sean Silcoff)回顾了黑莓是怎样偏离了航向;《数字黄金:比特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Digital Gold: The Untold Story of Bitcoin),作者纳塔涅尔·波佩尔(Nathaniel Popper)审视了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崛起;《音乐如何变免费:一整代人犯下同样罪行的后果》(How Music Got Free: What Happens When an Entire Generation Commits the Same Crime?),作者斯蒂芬·威特(Stephen Witt)介绍了盗版和对等网络共享(P2P)扰乱唱片业的历史;《做不完的事:女人、男人、工作、家庭》(Unfinished Business: Women Men Work Family),作者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在书中讨论了实现性别平衡面临的挑战,以及《行为不端:解读行为经济学》(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ural Economics),作者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追踪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

      《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的中文译本已于2015年5月与英文本同步推出,澎湃新闻经出版方中信出版社授权刊发该书引言。

《机器人时代》引言

      在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担任亚洲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顾问。他当时被带到一个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现场。在那里,他很惊讶地看到很多工人挥舞着铁锹,但很少看到推土机、拖拉机和其他重型推土设备。当他问及这个问题时,政府官员解释说,该项目旨在实现一项“就业计划”。“那么,为什么不给工人勺子来代替铁锹?”弗里德曼的这一句犀利回应成为了经典。

      弗里德曼的说法确实反映了经济学家们担忧机器有朝一日造成工作机会流失和社会长期失业的一种怀疑心态,很多时候这种心态更表现为一种直接的嘲弄。从历史上看,这种怀疑似乎有理有据。在美国,尤其是二十世纪,不断革新的技术一直推动着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

      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当然产生过一些困扰,有时这些困扰还较为严重。农业的机械化抹掉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使得大批失业农民奔赴城市工厂寻找工作。后来,自动化和全球化又将制造业工人推向新的服务业中去。在这样的过渡期里,短期失业是常常出现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并未蔓延和持续,新的就业岗位就很快产生了,一无所有的工人也找到了新的机会。

      此外,这些新的就业机会往往比之前的要好,它们需要工人更高的技能,当然也会开出更高的工资,而这一点在二战结束后的二十五年间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段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技术进步和美国工人福利之间近乎完美的融合。由于生产机器效率的提高,使得操作这些机器的工人的生产力也相应提高,因而工人们变得更有价值,可以要求更高的工资。在整个战后时期,先进的技术使生产力水平急剧提升,同时直接带来了普通工人工资水平的相应增长。这些工人又反过来用自己不断增加的收入到市场上进行消费,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这种良性循环助推美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时候,经济学专业也在享受着自己的黄金时代。就是在同一时期,像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这样的巨擘将经济学转变成一门具有较强数学基础的科学学科。经济学几乎逐渐被复杂的定量和统计技巧完全主宰,经济学家们开始建构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战后的经济学家们尽职地工作着,他们观察着周围的繁荣经济,并自然地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这就是经济本来运行的样子,也始终都该是这个样子。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他2005年出版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Succeed or Fail)一书中讲述了澳大利亚农业的故事。在19世纪,当欧洲人首次到澳大利亚开拓殖民地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如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一样,澳大利亚的殖民者认为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而且这种情况会一直继续下去。他们在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地上投入巨资,开发农场和牧场。

      然而,一二十年的时间内,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农民们发现,实际上这里的总体气候远比他们最初认为的要干旱得多。他们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只是运气好(或者也许算不幸),正好赶上了一切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黄金期”。如今,在澳大利亚,你还可以找到那些命运多舛的早期投资的遗留物——那些建在沙漠中的废弃农舍。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美国经济的黄金期也同样走到了尽头。生产力的提高和工资上涨之间的共生关系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瓦解。截至2013年,一个普通产业工人或者非管理岗位职员的收入比1973年减少约13%(调整通货膨胀因素后),与此同时,生产率飞涨了110%,而家庭大宗消费如住房、教育和医疗的费用也已经飙升。

      2010年1月2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1世纪的前十年没有创造任何新的就业机会,就业增长率为零。这是大萧条以来的任何年代都没有发生过的。事实上,战后十年从未有过就业率增长低于20%的时候,即使在充满着滞胀和能源危机的20世纪70年代,就业率也增加了27%。21世纪这流失的十年,美国经济本需要每年创造大约一百万个就业岗位以跟上劳动规模的增长,在考虑这一点后,这十年的实际情况着实令人震惊。换句话说,这十年本应有的1000万个工作岗位根本没有出现过。

收入不平等也飙至1929年以来从未到达的水平,而有一点显然已经很清楚,即生产率的提高在20世纪50年代时能带来工人收入的增加,而现在,成果却几乎完全由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享有。与资本相反,整个国民收入中劳动力所占的份额已急剧下降,而且似乎在持续下滑。我们的黄金期的确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美国经济也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终将以工人和机器之间关系的根本转变来定义。这种转变最终将挑战我们对技术的最基本的假设:机器只是提高工人生产力的工具。但事实却相反,机器本身变成了工人,而且劳动能力和资本之间的界限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模糊。

      当然,所有进步都是由计算机技术永不停歇的加速发展所推动的。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熟悉摩尔定律(Moore’s Law)这个行之有效的经验法则,它表明每18到24个月计算能力就大致增加一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感受到这个非同寻常的指数增长带来的影响。

      试想一下,你上了自己的车,开始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驾驶。你开了一分钟后,将速度加速到每小时10英里,又开了一分钟,速度再提高一倍,如此继续下去。真正值得一提的,不是你的加倍提速,而是加速一段时间后你所行进的距离。在第一分钟里,你行进约了440英尺。在速度为每小时20英里的第三分钟,你将会行进1760英尺。在第五分钟,当速度加到每小时80英里时,你将行进远超过一英里的距离。而到了第六分钟,你就需要一辆更快的汽车了,当然要有一条赛道。

      现在想想,如果速度翻倍了27次,你该有多快,你在最后一分钟将会前进多少。而这大致就是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计算能力的加倍次数。正在进行的这场革命也不只关乎速度的增加,而是在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每一年所取得的进步是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顺便说一句,你的车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6.71亿英里。在最后的第二十八分钟,你将前行超过1100万英里。以这样的速度大约走五分钟就会把你带到火星上。概括说来,相比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初的原始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来说,这样的速度可比作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我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已超过25年,可以说直接见证了计算能力的加速发展。我也近距离见证了软件设计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使程序员效率提高的各种工具。同时,作为一个小企业主,我观察到技术改变了我管理企业的方式,特别是它极大地减少了雇佣员工执行日常工作的必要,而这些日常工作是任何企业的运作都必不可少的。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开始认真思考一直在加倍的计算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是否会极大地改变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就业市场和宏观经济。我思考的结果就是我的第一本书,2009年出版的《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The Lights in the Tunnel: Automation,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of the Future)。

      在那本书中,虽然提到了技术加速发展的重要性,但我还是低估了现实生活中事物向前发展的速度。例如,我提到过,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研究防撞系统,以防止意外的发生,接着我还写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系统最终可以演变成能够自动驱动汽车的技术。”嗯,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本就没过多少时间!在那本书出版之后的一年里,谷歌就介绍了一款能在拥堵路况下完全自动行驶的汽车。从那时起,内华达、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三个州就通过了法律,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上路行驶。

      我也提到了人工智能正在取得的飞跃发展。当时,IBM的“深蓝”计算机(Deep Blue)在1997年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的故事可能是人工智能正在发挥其效力的极佳展示。而当IBM推出“深蓝”的继任者——沃森(Watson)的时候,我再一次被震惊了,这台机器接受了一个更为艰巨的挑战:参加著名的电视问答游戏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国际象棋是一个有着严格规则的游戏,我们可能觉得电脑本来就应该擅长做这些。但《危险边缘》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这个游戏涵盖了大量的知识,需要解析语言的复杂能力,甚至包括笑话和双关语。沃森在《危险边缘》的成功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有很强的商业应用。事实上,IBM已经将沃森定位在了医疗和客户服务等领域,以期发挥突出的作用。

      我敢打赌,几乎所有人都会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进步感到惊讶。而惊讶的将不只是对技术进步本身,还有在它的影响下,就业市场和整体经济随时都可能与我们对技术与经济间交织关系的传统观念相违背。

      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肯定会遭到质疑,那就是认为自动化主要是对那些没受过多少教育和低技术水平的工人构成威胁。做这种假设是因为这类工作往往是常规性和重复性的。这样想当然地认为之前,请先考虑下那些尖端领域发展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前,“常规”工作可能指的是站在装配线旁的工作。但今天的现实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但今后那些拥有高学历的白领将发现他们的工作也难以抵挡软件自动化和运算能力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技术发展对工作机会的威胁,已经超出了“常规”工作类型,几乎所有“可预见的”工作都将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如果其他人看了你过去所做工作的详细记录,他们是否也能胜任你的工作?或者别人是否可以像学生为了准备考试做练习那样,多重复几遍你完成的任务就能在某方面精通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很有可能计算机的某种程序将学会你大部分或全部的工作。尤其是“大数据”的持续发展,会使这种可能性大增:各种组织正在收集涵盖各个领域的大量信息,很多工作和任务信息被压缩成数据,等待着有一天,一台智能机器来此开始钻研前人留下的记录并学以成才。

      所有这一切得出的结论就是,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技能不一定能有效地保障未来不受到自动化对工作的威胁。例如,专门解释医疗影像的放射科医师,他们需要大量的培训,一般高中以上水平至少需要十三年。但如今,电脑在分析图像方面正在快马加鞭,愈加擅长。很容易想象,在不远将来的某一天,放射科的工作将几乎全部由机器来完成。

      总之,电脑在掌握技能方面,尤其有大量训练数据可用时,正在变得非常熟练。特别是一些初级水平的工作,有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有证据表明,这种可能性已经成为了现实。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在过去十年实际上一直在下降,而高达一半的应届毕业生不得不从事根本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其实,我在这本书中还会提到,包括律师、记者、科学家和药剂师在内的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也已经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不单是这些职业,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工作从根本上都是常规和可预见的,真正靠创意和天马行空的思想赚钱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

      因为机器承担起了常规和可预见的工作,工人们若要适应现状就必须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自动化技术还相对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只是扰乱某个部门的就业,这样工人们还可以转战到另一个新兴产业中。但如今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信息技术是一种真正的通用技术,它会对所有部门产生影响。随着新技术融入商业模式,几乎每一个现存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都可能降低,而这个过渡期可能用时很短。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几乎总会从一开始就采用强大的技术来节约劳动力。例如,像谷歌和脸书(Facebook)这样的公司,它们已家喻户晓,并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其雇佣的人数相对于它们的规模和影响力来说微乎其微。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几乎所有新创产业都将上演类似的情景。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正在走向一个过渡期,无论经济还是社会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那些曾经给工人和正准备进入劳动市场的学生提过的大多数建议,很可能现在已经无效了。现实的不幸是,很多人都在做对的事情,至少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掌握技能是没有错的,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站稳脚跟。

      长期失业和就业不足除了会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结构造成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外,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代价。生产率提高、工资上涨、消费增加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将会崩溃,其积极效应也已经严重缩水: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不仅体现在我们的收入方面,还体现在消费方面。财富前5%的家庭目前的消费支出占全社会总消费的近40%,而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高。就业仍然是消费者获得购买力的主要机制,如果这一机制继续被蚕食,我们未来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将会少到不足以继续推动大众市场经济的增长。

      这本书将清楚地表明,推进信息化建设正迫使着我们走向一个转折点,即整个经济向着低劳动密集型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并不一定是以一种统一或可预见的方式来完成的。这种转变在更广的经济层面上已是显而易见的,但到目前为止,尤其是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两个行业,已经针对这种转变做出了激烈的抵抗。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技术未能实现这些行业的转变,其结果却是在其他某些方面扩大了负面影响,如医疗和教育的成本已变成人们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当然,技术不是塑造未来的唯一因素。不过,它可能结合其他主要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等。人们通常会预测,随着婴儿潮一代退出劳动力市场,工人短缺最终会愈演愈烈,这将有效地制衡甚至盖过任何由自动化带来的影响。快速创新的产生通常纯粹地是为了一种反制力,意在最小化或甚至逆转我们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假设都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之上,情况肯定还要复杂得多。事实上,现实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我们不承认或不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我们将可能会面临一个“完美风暴”:不平等的剧增、技术失业以及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行出现,而且在某些方面彼此放大和加强。

      在硅谷,“颠覆性技术”的说法随处可闻。没有人怀疑技术有能力摧毁所有的行业,颠覆某些经济部门和就业市场。在这本书中我会提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加速发展的技术能否将我们的整个体制颠覆到某个程度,以至于可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结构重组来维系我们的繁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陕ICP备15012670号-1    

GMT+8, 2024-5-3 21:54 , Processed in 0.0824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